预备兵是率土之滨中提升军团作战效率的核心资源,其快速补充兵力的特性可大幅缩短部队恢复周期。在集结界面中,部队出征前需携带充足预备兵,确保战斗后能立即恢复兵力,避免因征兵时间延误战机。预备兵和征兵资源需从主城提前调配至郡城,因此战前资源规划至关重要。军团指挥官应明确作战目标,针对性筛选高战力部队集结,避免混杂低效队伍影响整体战斗力。

军团作战时,预备兵主要用于维持高强度连续作战能力。当部队完成一轮攻击返回太守府后,可立即消耗预备兵恢复兵力,无需等待传统征兵时间。尤其在攻城或破防战中,预备兵的快速补充能力可让军团在短时间内发起多轮攻势。需预备兵储备上限受预备役所等级影响,满级预备役所可提供12000预备兵容量,确保大规模战役的持续作战需求。

流浪军对预备兵的依赖更为显著,其以战养战机制通过击败敌军掠夺预备兵实现自我补给。流浪军每击败一支满编50级部队可掠夺7000-8000预备兵,结合野外军营或大型要塞的预备兵储备,可形成近乎无限的作战循环。因此流浪军需优先培养高爆发队伍,确保战斗胜利以维持资源供给,同时合理分配掠夺所得资源,避免因粮食短缺导致征兵中断。

正规军军团在防守战中同样需高效利用预备兵。当敌方集火进攻时,驻守部队可通过预备兵快速补员,延长防线抵抗时间。指挥官应提前在战略要地部署预备兵营或野外要塞,作为区域补给节点。利用斯巴达队伍探明敌情后,主力部队可精准出击,减少无效战损,最大化预备兵使用效率。
预备兵管理需结合战场节奏动态调整。在战争白热化阶段,优先为前阵主力部队补充预备兵,中后阵队伍则根据战况分批补给。攻城军团需配置高拆迁值队伍,并为其预留足够预备兵,确保耐久拆除效率。日常作战中,避免过度消耗预备兵于低价值目标,保持核心队伍的持续作战能力才是制胜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