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伤后的治疗策略直接关系到生存概率。血量受损时需根据受伤程度选择治疗方式:轻微掉血(低于75%)优先使用绷带,每个绷带4秒恢复10点血量;中重度损伤(血量低于75%)则需急救包,6秒读条可将血量拉回75%,随后用止痛药或能量饮料补满能量条以触发持续回血和移速加成。医疗箱作为稀有物资应保留至决赛圈,可瞬间回满血量。治疗时需确保环境安全,避免移动打断读条,同时利用掩体或烟雾弹掩护操作。

发现队友倒地后,应先观察周围敌情再行动,救助过程需10秒且不可移动,建议由另一队友架枪掩护。救援成功后,被扶起者仅剩10点血量,需立即分配药品避免二次倒地。双排或四排中若多人倒地,应优先封烟创造15秒安全窗口再施救。救助期间第三人称视角可观察周围动向,但需避免暴露位置。
前几轮毒圈伤害较低(0.4-1血/秒),可适当延迟治疗以优先搜刮物资;后期毒圈伤害剧增(最高3血/秒),需提前打满能量饮料利用持续回血效果延长存活时间。跑毒时若残血,医疗箱或急救包为最优选,绷带因恢复量低仅作应急。进入安全区后应立即寻找掩体补状态,避免因残血被敌人秒杀。
战术装备如应急处理装备能显著提升治疗效率。该道具可使医疗包、绷带使用时间缩短至3秒,救援队友时间同步减少,且能将血量恢复至100%。但需注意蓝圈外其强化功能失效。合理设置药品快捷键(如F1-F可加速操作,游戏默认键位(0能量饮料、9绷带等)则需适应。

优先判断威胁来源,若遭攻击应立刻蛇皮走位寻找掩体,而非原地治疗。治疗时建议蹲伏或趴下减少暴露风险,同时利用听觉判断敌人动向。物资储备上,建议携带2-3个急救包、5个绷带及适量能量药品,避免过度占用背包空间。

掌握这些治疗逻辑可大幅提升生存率,但需通过实战熟练应对不同场景。游戏机制要求玩家在资源管理、团队协作和战场判断间取得平衡,任何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战局逆转。